close

 

     
      八佾第三(第章)

    

    子曰:「夏禮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。殷禮吾能言之,宋不足徵也。文獻不足故也,足則吾能徵之矣。」

    孔子說:「夏朝的禮樂我可以說得出來,但是負責奉祀夏朝祖先的杞國,卻沒有辦法取得足夠的證明。殷朝的禮樂我可以說得出來,但是負責奉祀殷朝祖先的宋國,卻沒有辦法取得足夠的證明,這是文字典籍和了解禮樂的賢者不足。如果兩者足夠,我就可以進一步證明。」
   「夏禮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。」周武王分封夏禹王的後代在杞國,允許杞國繼續用夏朝的禮樂來祭祀祖先,所以夏朝的禮樂應該完整地被保存在杞國。孔子當時是東周時期,已經距離周武王好幾百年,而孔子到了杞國,卻找不到足夠的證據,來證明夏禮。
   「殷禮吾能言之,宋不足徵也。」殷朝也就是商朝,滅亡後,子孫被分封到宋國。同樣,也無法找到足夠的證據,來證明孔子所說的殷禮。
   「文獻不足故也,足則吾能徵之矣。」「文」指的是文字典籍。「獻」就是懂禮的賢士大夫,可以向他請教證實。因為杞、宋兩國典籍及懂禮的賢者不足,所以無法證明夏朝及殷朝的禮樂。進一步推知,孔子必然懂得夏禮及殷禮,因為證據不足只能存疑,採取嚴謹的態度。
    我們應該知道,文獻和民族大有關係。如果讓文化典籍散失,不珍惜懂得文化的賢才,那民族的存續就值得憂慮!四書五經乃中華文化的重要典籍,今日懂得經書的人已日漸稀少,再不重視及提倡,民族的命脈將岌岌可危!古人云: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著力於經典的研讀與力行,才是自救救人之道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吃很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